一、专业培养定位与目标
按照“分级教学、厚实基础”的要求,加强“导师制、学分制、小班化、个性化”培养模式。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宽广,科学实验能力强,科研思想活跃、国际视野开阔、发展潜力明显,能从事物理学基础领域研究、未来能进入世界科学家或工程技术学术圈、逐步成长为国际学术界或工程技术界领军人物,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。
二、培养思路
(一)教育理念
按照“加强数理基础,强化综合能力”的培养方式,采取“导师制、学分制、小班化、个性化”的教学理念,强化物理核心基础课程的设置及“本硕博”高阶课程的连续性设置。
(二)本硕博贯通
按照“分级教学”理念,建立本硕博课程由低级(Level I,II)到高级(Level III,IV)的贯通,允许学生提前选修物理专业高阶课程,鼓励学生“本硕博”贯通继续深造。
(三)个性化培养
开设兴趣班、讨论班,加强科研训练、小课题研究等实践环节,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,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,进行学业指导和科研训练。
(四)国际交流
积极联系国际一流大学,选送部分优秀学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国际交流学习及科研训练。
(五)动态管理
学生不可以转专业。“强基计划班”采取退出与吸收相结合的动态进出机制。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变化或学习有困难,可以申请转出。同时,学院每学期也将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调整,表现不合格者转出。
三、素质与能力要求
(一)素质要求
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、法制意识、政治素质、思想素质、道德品质、诚信品质;具有文化素养、艺术素养、团队精神、现代意识、全球意识;具有物理学思维方法、科学精神、创新意识;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。
(二)能力要求
具有自学能力、获取信息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;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实验能力、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;具有物理学创造性思维能力、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、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开发能力;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、具备撰写学术论文,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、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、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。具有技术管理能力、较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、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。
(三)知识要求
具有科学的世界观,比较系统地、完整地、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、基本实验方法,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,具有较宽的知识面,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与生产中的应用,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;掌握数学、外语、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;具有一定的哲学、政治学、法学、心理学、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;具有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。
四、课程体系结构
公共课 |
公共基础课 |
专业大类基础课 |
专业课 |
专业核心课 |
专业限选课 |
自主选修课 |
专业大类选修课 |
全校任选课 |
通识课 |
第二课堂成绩单 |
第二课堂成绩单 |
实习实践、毕业设计 |
集中实践环节 |
毕业设计(论文) |
(一)公共课
1.公共基础课
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类、外语类和军体类课程,由学校统一开设,所有专业学生均须修读。
类型 |
课程名称 |
思想政治类 |
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
形势与政策 |
外语类 |
大学英语 |
军体类 |
体育 |
军事理论课 |
2.专业大类基础课
类型 |
课程名称 |
专业大类基础课 |
职业生涯规划 |
高等数学 |
高等数学 |
(二)专业课
专业课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,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,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、专业限选课。主要包括力学基础I-III(力学、理论力学、相对论)、热学基础I-III(热学、热力学统计物理学、高等统计物理)、电磁学基础I-III(电磁学、电动力学)、光学基础I-III(光学、高等光学)、量子基础I-III (原子物理学、量子力学、高等量子力学)、固体物理学I-III(固体物理学、固体理论)。
1.专业核心课
专业核心课是本专业学生掌握和提高基础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程。
类型 |
课程名称 |
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 |
力学基础I |
热学基础I |
线性代数I |
计算物理基础I |
电磁学基础 I |
光学基础I |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|
量子基础I |
数学物理方法I |
力学基础II |
热学基础II |
计算物理基础 II |
固体物理I |
量子基础II |
电磁学基础II |
计算物理基础实验I |
力热实验 I |
科研与实践 I |
电磁学光学实验 I |
计算物理基础实验 II |
科研与实践 II |
近代物理实验I |
科研与实践 III |
近代物理实验II |
2.专业限选课
专业限选课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,拓展专业思维,培养专业兴趣的重要课程。下表为物理学专业方向课程必修课。
类型 |
课程名称 |
专业限选课 |
理 论 方 向 |
群论 |
量子基础III |
量子场论 |
磁 学 方 向 |
铁磁学 |
磁性材料与磁测量 |
磁学专业实验 |
电 材 方 向 |
薄膜物理学 |
半导体物理学 |
半导体物理实验 |
金 属 方 向 |
金属学与热处理 |
金属物理学 |
金属物理学实验 |
(三)选修课
选修课由专业大类选修课、全校任选课和通识课程组成。
1.专业大类选修课
物理学专业方向课程
类型 |
课程名称 |
物理学专业方向课程 |
理论方向选修 |
非线性物理与复杂系统 |
宇宙学 |
粒子物理 |
计算脑科学导论 |
广义相对论 |
非线性动力学 |
高等统计物理 |
高等量子力学 |
凝聚态物理导论(固体物理III) |
磁学方向选修 |
电磁学基础 ⅢB |
磁性量子理论 |
凝聚态物理导论(固体物理III) |
自旋电子学 |
高频磁性材料 |
微磁学模拟 |
第一性原理计算 |
磁性纳米材料与技术 |
电材方向选修 |
电子线路 |
半导体器件 |
半导体材料 |
半导体信息能源前沿系列讲座 |
新能源技术 |
忆阻理论与类脑计算 |
金属方向选修 |
材料表界面 |
现代晶体物理研究方法 |
二维烯材料 |
新能源技术 |
忆阻理论与类脑计算 |
物理学高阶课程
类型 |
课程名称 |
物理学高阶课程 |
物理学课外阅读 |
光学基础 II |
线性代数 II |
数学物理方法 II |
电磁学光学实验II |
力热试验II |
固体物理II |
电磁学基础 IIIA |
电磁学基础 IIIB |
热学基础 III |
力学基础 III |
量子基础III |
计算物理基础III (计算物理方法) |
计算物理基础III (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) |
专业大类一般选修课
类型 |
课程名称 |
专业大类 一般选修 |
物理前沿与交叉讲座 |
机械制图基础 |
模拟电路 |
材料科学基础 |
数字电路 |
创业实践 |
陶瓷材料 |
第一性原理计算 |
结构与物性 |
电子线路实验 |
电子线路 |
电子显微学 |
2.全校任选课
全校任选课由全校所有专业(本专业除外)所开设的专业课(含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)构成。
3.通识课程
通识课程由五个类别主题的相关课程组成,以促进学生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,达成学生品德高尚、理想远大、人文底蕴深厚、科学与艺术素养提升、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。五个主题包括:(1)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;(2)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;(3)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;(4)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;(5)思维训练与科研方法。
(四)第二课堂成绩单
在校期间须获得至少7个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学分方可毕业。其中社会实践、生产劳动各2个必修学分,思想成长1个必修学分;创新创业、志愿公益、文体活动各1个学分,从以上3类中选修2个学分。工作履历、技能特长据实记录。
(五)实习实践、毕业设计(论文)
1.集中实践环节
2.毕业设计(论文)